<
>
- 姓名:王春綢
- 職稱:校長
- 電話:03-2723067 分機110
- 傳真:03-3117192
- 建立日期:2023-08-15
- 簡介狀態:啟用中
學歷說明
-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博士班畢業
- 國立台南大學(台南師院)音樂教育學系聲樂暨合唱教學組碩士
- 國立台南大學(台南師院)音樂教育學系
經歷說明
- 新北市三重區正義國小教師(86-92學年度)
- 新竹市民富國小教師(92-97學年度)
- 桃園市桃園區莊敬國小教師、教學組長、註冊組長(97-103學年度)
- 桃園市桃園區建德國小總務主任(103-105學年度)
- 桃園市蘆竹區龍安國小學務、教務主任(105-110學年度)
- 桃園市桃園區文山國小教務、學務主任(110-112學年度)
- 桃園市特殊優良教師(師鐸獎)(109年度)
-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國小教育科(111學年度)
《專業證照》
- 採購專業人員證照
-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專業回饋人才初階、進階認證
- 教育部家庭教育專業人員認證
- 教師閱讀指導初階證書
《績優表現》
- 113年台美生態學校銀牌認證
- 111年度教育部閱讀磐石學校
- KDP 2014全國學校經營與教學創新獎優等
- 桃園市家庭教育輔導團員
- 桃園市藝術領域輔導團專任、兼任輔導員
工作職掌
綜理全校事務
服務理念
壹、王春綢校長教育理念

貳、辦學目標
三大目標:1.建構學習型組織 2.培養桃園孩子軟實力 3.打造永續環境美感品牌學校

參、推動策略
- 彈性領導-強化賦權增能,確保組織精進動能
-
- 打造學習型組織:運用專業權能與系統思考,帶動成員團隊學習。
- 適時權變轉型:推動組織再造,運用變革契機,培育關鍵人才;發揮領導能量,轉化彼 此歧異,建立合作夥伴。
- 善用科技領導:活化科技智慧,深化服務內容,轉化科技把事做對。
- 發揮知識螺旋:建立知識管理機制,發揮集體合作力量,共作共構共享知識成果。
- 教學翻轉-關注學習內容,帶動教學升級進化
-
- 以學定教-掌握學習狀況,架構適性學習鷹架方案。
- 強化班級經營,建立良好學習習慣。
- 落實差異教學,提供適性學習扶助。
- 教室開放-破除教學堡壘,建立教學友善夥伴。
- 示範公開授課,建立教學領導楷模。
- 帶領備觀議課,發揮團隊學習力量。
- 運用友善眼神,提供教學真誠回饋。
- 型塑教學形象,鼓勵同儕專業精進。
- 社群學習-善用雁行理論,帶動教學合作關係。
- 運用課餘時間微型學習。
- 安排共同時間專業深度對話。
- 教學輔導教師傳承資深優良教師經驗。
- 建立教師學習社群,提供教學支持平台。
- 學習教練-轉變教學型態,建立學習支持引導。
- 佈置學習情境,培養學習習慣。
- 強化提問技巧,佈置學習任務。
- 共訂學習目標,督促學習責任。
- 連結生活問題,鼓勵自主行動。
- 智慧教學:導入數位科技工具,深化教學學習成效。
- 診斷學習起點,確保教學精準。
- 強化互動參與,提昇學習興趣。
- 有效差異教學,打破教學限制。
- 新科技帶動新教法推動新教材帶動教學翻轉。
- 真實評量:評量加學習,檢視學習歷程,確保基礎學力,激發教與學的改變。
- 建構學習歷程檔案,提供師生教學回饋。
- 辦理成果發表、專題報告,綜合評估學習表現。
- 提供教學回饋,促進教學省思。
- 善用學習診斷,落實即時補救。
- 以學定教-掌握學習狀況,架構適性學習鷹架方案。
- 樂學情境-打造適性環境,在潛移默化中深化廣化學習內涵
-
- 科技 x 生活情境=未來學習新體驗
- 互動式-適性智慧學習環境。
- 數位化-打破學習時空限制。
- 沈浸式-建立知識生活連結。
- 網路化-連結數位學習夥伴。
- 生態x五感學習=與自然的永續共生
- 親水親土-運用減法思維,打造親近土地生態的自然感動。
- 生態多樣-重建多樣生態,帶動參與生態保育的生命體驗。
- 永續環保-參與環境議題,建立人與自然的終身連結。
- 人文 x 沈浸融入=與生命的深層對話
- 人本環境:創造人因人性人本的共融無礙校園。
- 美感空間:提供真實體驗的美育情境。
- 品格典範-建立啟發勸勉的典範楷模。
- 科技 x 生活情境=未來學習新體驗
- 課程活化-在深度學習中培育未來關鍵能力
-
- 素養導向-在生活情境中,培育解決問題的知識能力與態度。
- 提供學習情境,催化學習探索動機。
- 培育創意思維,有效利用現有資源。
- 鼓勵行動研究,在動手做中學習知識。
- 架構學習支持,訓練學習的策略和方法。
- 科際整合-發展校訂特色課程,連結知識學習與生活情境。
- 配合學校行事曆,推動節慶/活動主題課程,連結領域知識。
- 發展在地特色課程,連結在地生活與知識學習。
- 辦理彈性社團課程,發展多元智慧課程。
- 自主學習-培養學習態度,建立學習責任,帶動終身學習。
- 推廣閱讀教育課程,提昇學習自主能力。
- 辦理健康促進活動,強化健康自主概念。
- 連結學校家庭教育,培養生活自主習慣。
- 美感情懷-發展藝術人文教育,豐富師生身心靈能量。
- 辦理藝術才藝社團,培養美學視野。
- 推動空間美學改造,涵養美感氣質。
- 落實品格教育課程,促進美德實踐。
- 創客學習-培育創意思維,在動手做中解決問題。
- 推動五力四心創造力課程,培育未來創意人才。
- 推動 STEAM 教育,從做中學、從失敗中學,Desing For Change!
- 國際視野-學習理解尊重,在文化與語言學習中連結世界。
- 推動雙語教學,深化國際溝通協作能力。
- 辦理多元文化課程,強化跨文化認知與理解能力。
- 進行國際交流合作活動,提昇全球移動能力。
- 素養導向-在生活情境中,培育解決問題的知識能力與態度。
肆、運用科技領導推動數位科技教學的理念與策略
- 一、數位科技教學的核心理念:運用科技翻轉教學、培育自主學習能力
- 學校的存在都是為了教育,教育的存在都是為了孩子,面臨AI時代的孩子們,學校應運用科技領導提升教師數位科技教學能力,達成教師有效教學,學生有效學習之目標。
- 二、數位科技教學的推動目標:教師有效教學、學生有效學習
-
- 沈浸式:促進知識生活連結
- 數位化:打破學習時空限制
- 互動式:適性智慧學習環境
- 網路化:連結數位學習夥伴
- 三、數位科技教學的推動策略:改變教學思維、以學生學習為核心
-
- 發展期:典範學習潛移默化、以點帶面示範引導、鼓勵支持擴大影響
- 導入階段:導入科技環境,提供資訊科技教學「可用」環境。
- 發展階段:辦理典範研培,確保科技數位教學「會用」能力。
- 推廣階段:鼓勵科技教學,推廣科技數位教學「易用」團隊。
- 精進階段:參與教學發表,轉移科技數位教學「享用」典範。
- 推動期:
- 行政有心改變:有效溝通、系統規劃、確實執行、支持回饋。
- 善用前瞻思維系統思考科技願景。
- 以身作則引領團隊共創數位學習。
- 僕人領導溝通改變運用科技模式。
- 激勵保健促進成員超越自我成就。
- 運用資訊科技,協助校務決策做對事情,輔助行政程序把事做對。
- 教學有感精進:新科技帶動新教法推動新教材翻轉新教學
- 精準診斷學習斷點,有效架構學習鷹架。
- 精緻布置學習任務,確實個別差異學習。
- 精彩激發學習興趣,發展學習天賦潛能。
- 學習有效產生:自主、自動、自發
- 運用科技輔助提供教學助理。
- 善用數位平台引導學習動機。
- 結合科技工具建立學習情境。
- 校園無礙環境:即時便捷、情境化、沈浸式
- 運用產官學民資源,打通數位網路最後一哩路。
- 建立創客學習空間,提供問題解決支持環境。
- 盤點校園學習環境,發揮空間領導功能。
- 親師無縫接軌:打造家校社區共育共好的學習情境
- 導入數位科技工具,連結學校家庭社區功能。
- 建立雲端歷程平台,共同協助學生學習。
- 善用即時訊息功能,有效溝通學習任務。
- 行政有心改變:有效溝通、系統規劃、確實執行、支持回饋。
- 發展期:典範學習潛移默化、以點帶面示範引導、鼓勵支持擴大影響
伍、自我期許
- 黃金圈思維-教育的核心是學生,在校務經營中時時省思 Why、How and What。
- 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的文化傳承,帶領孩子體驗生命、生活學習、發展生涯成為一個有深度、有廣度和有溫度的未來世界公民。
簡介項目
為落實市長教育政見:六重視「重未來、重地方、重弱勢、重老師、重接軌、重幼教」,辦學堅持正向教育理念,以「合法為本」兼顧「理情」,各項校務策略、行政措施應務求面向周延,面對校園爭議時理直氣平,以尊重、同理、誠懇、謙和及友善的態度與社區及家長互動溝通,攜手營造生親師共學、共好的校園,構築學校社區共榮、共享社會。在「學生自主學習、教師專業增能、校園友善培力」教育理念下,建構成令親師生「感動」的校園學習型組織。並由教師教學轉化為學生學習,教導出能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孩子,引導學生向上、向善發展,幫助學生「找到學習的驕傲」,進而奠定學生的公民責任與終身學習的基礎,並且鼓勵探索體驗、跨域學習,實踐桃園「數位科技、創新永續」的教育核心價值。
教因學而起,學因教而立,以終為始奠定教育的目標。教育是國家的希望,教師是教育的關鍵,學校的資產是教師,學校的資源是家長,數位科技教學提供教學翻轉、親師合作、社區共好的新契機營造「學生第一、家長參與、教師優先」的優質校園,校務經營必須要顧及學生學習權、家長教育選擇權及教師專業自主權,生親師三權的發展與平衡關係至為重要。校長必須鼓勵教師以專業為核心,結合科技、創意、美感與人文,以提升教學效能,打造教育的巔峰,讓學生「生在科技成長在科技」迎接智慧校園,數位生活,美感家園,幸福城市,期許自己能發揮影響力帶好每一位孩子。